
被誉为“广州清明上河图”的一组清代木雕封檐板,近日被搬进了广州博物馆“广州造”历代产品展展场。
4月26日起,广州博物馆将组织部分馆藏品近百件展出,皆为历代“广州造”产品。其中,有汉砖、唐代“广”字钱币、明代象牙雕老人、宋代西村窑、30年代的脚踏风琴、60年代的电影放映机、现代的红棉牌吉他,当然也少不了有“织金彩瓷”之称的广彩。其中,最引人注目的当是被誉为“广州清明上河图”的这组清代木雕封檐板。
广州市文化局、广州博物馆去年进行文物普查时,在从化太平镇钱岗村一明清古村落的棚厅里发现了一块木刻“广州珠江江城图”清代封檐板,其质地为樟木,长8·6米,宽28厘米,厚3·5厘米。
经专家认定,这是我国境内目前所见的唯一一幅、也是最早一幅描绘广州珠江北岸风情的图画,据该棚厅里所藏的一块立于清道光五年的重修围墙棚厅碑碑记推算,这块木雕封檐板制作的最晚时间应是道光五年。
在这幅江城图中,从左至右,我们依次可以看到西炮台、归德城门、花塔、五层楼、海珠炮台、天字码头、东炮台、赤岗塔等广州的一些名胜古迹。封檐板中无论人物、建筑,均清晰可辨。
专家根据珠江上27艘船只无一洋船这一细节推测,作画的季节应在贸易淡季,即外国人已乘东北季风回国的时候,这个季节正是每年的12月至翌年的6、7月。而从图中人物衣着较厚、以及一位戴着遮雨帽的人在江边垂钓等情景推测,其时应是广州的清明节前后。
据图中所表现风土人物、民俗风情之细密程度,有关专家认为,这块“珠江江城图”木雕堪称“清代广州清明上河图”。
据悉,广州博物馆的展出时间为明天起至5月27日,届时广大市民均可一睹清代广州珠江北岸的万种风情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