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亲从三十年代初起,做了一辈子西医,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菩萨鬼神风水命相及许多民间习俗都不信的。但对中国的节日却特别看重。到了晚年更是如此。常常是提前多少天,便开始翻日历了,说,还有多少天是春节了。于是,便早早地做起过节的准备。就是一些我们没有太在意的节日,如三月三,也会从他买回的一把地菜花上想起来。于是煮几个鸡蛋。于是,几个鸡蛋和这一天有了一点特别的意味。
我们知道,这些节日,意味着家人团聚,意味着一段往日生活的延续,也意味着老人和第三代的联系。一桌年饭,几声爆竹或某种点心的气味,都会让人兀然间回想起一段逝去的岁月,一个离开你多年的亲人。
中国曾是一个家庭家族观念很浓的国家。所以中国的节日大多是以家庭为中心的、封闭式的。不像西方的节日,情人节、愚人节、狂欢节、复活节……都跑到外面去。到了除夕夜,大街上几乎见不到人影。一年忙忙碌碌,挣吃挣喝,有那么几个节日,人们从平日钱财功名衣食住行的劳神烦心中摆脱出来,看望老人,探访亲友或阖家小聚,实在是一种精神的调适和情感的养护,不过,世上还有另一些很重要的东西。
中国的节日中,中秋又是特别具有情韵的一个。它不铺排,也不喧嚣,几枚月饼一壶清茶即可。浮躁的酷夏已过,凛冽的严冬未临,秋高气爽月明天清,这样的夜里,家人一起坐坐、聊聊,感受亲情的宁静与温和,实在是日益物化了的现代人的一种享受。
父亲的生日在中秋附近,所以我们做子女的更看重这一个节日。特别在母亲去世以后,每次都把这个节日过得很热闹。祖孙三代二十多人的大家庭,把几间房挤得熙熙攘攘,东一句西一句地扯着平日遗忘的话题。这一天,父亲会收到许多礼物,毛衣、香烟、补品、助听器或国外带回的小玩艺……当然,收到最多的,还是各种各样的月饼。尽管月饼在今日已不算什么高档稀罕的食品,但它那特殊的意味是其他食品都代替不了的。这种圆圆的、甜甜的点心,已将咱们中国千百年来的人伦情感包蕴进去了。
日后,父亲会将这许多月饼一一分类,在每天夜里靠在床头看书时,这样吃一牙,那样吃一牙,一直要吃很长时间。
父亲是在八十大寿———也就是中秋过后不久安然离世的。我想,作为一个人,他是圆了自己的人生梦之后告别这个世界的。父亲去世后,我们节日团聚的习惯依然延续了下来。在这样的时候,大家又会谈起父亲、母亲和我们以往的日子。于是,普普通通的日子,就有了一些由来。平平凡凡的人生也生出许多温情。(胡发云)
    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
    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、演出信息、彩票号码
|